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学习强国:校园风采丨壹贰博官网:精准施策,突出特色

发布日期:2022-01-07    作者:谢韶光 摄影: 宣传部

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444206213619567397&item_id=12444206213619567397&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41455439762&showmenu=false&ref_read_id=1ae07b3f-96a9-4c65-9ab6-8bf7fd67a6a6_1641517236875&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壹贰博官网驻邑口村工作队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决策部署,驻村以来,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场硬仗来打,依托环境优势,精准施策、突出特色。通过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 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邑口村获得了湖南省村庄清洁行动示范村、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永州市卫生村诸多荣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硬件品质。驻村工作队始终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人居环境提质升级的基础,以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空心房改造、改厕和污水处理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提供硬件支撑。目前村内干道巷道硬化率达95%以上;全村1243人全部能喝上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空心房改造率达100%;共建成标准化污水处理四格池55个,50吨污水处理能力总处理池一个,村内所有污水尾水排放都全部实现入管并网。

坚持绿色发展,守好绿水青山。邑口村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珠江源头恭城河环村面过,双乳峰上几千只白鹭常年在山上繁衍栖息,一百余亩天然生态湿地生机勃勃。村内水果连片、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村庄。为保护这片绿水清山,村里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禁向河里排放污水、倾倒垃圾,严禁电网捕鱼,严禁上山砍伐,切实保护好河道和山林;依托林业管护员公益性岗位,管理好乡一方水土;建立建立起全村生态管理监管体系,从管的到向管的好转变。目前全村已形成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共同呵护这片“零工业、零 污染、零排放”的美丽净土。

注重系统治理,扮靓村庄“颜值”。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全村按住宅、休闲、 种养、生产、旅游等五大功能区域分类规划,精准施策。紧紧围绕“生态”、“绿色”二大核心理念, 因地制宜规划村内的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村内主干两旁主要以碧桃、红梅观赏为主,空地种上既能观赏又能食用的黄花菜,村内每家每户门口摆放三角梅,田里种植油菜花,让村里处处有美景,四季有花开。

加强党建引领,激活主体意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是难题,长效管护更难, 让群众变“看戏”为“唱戏”更是难上加难。对此,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创新村级事务管理平台。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依托驻村工作队,创新村级管理模式,提高基层党支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平台由驻村第一书记任理事长,村支书任监事长,平台既承担经济职能,组织众发展生产增收,增加村集体收入。又承担公益和服务职能,管理村务,服务群众。二是推进群众自我管理。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如环境整治项目如何实施,村庄卫生怎么管等等,都由村支两组织群众召开“屋场会”集体商议。通过“屋场会”,畅通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民主决策的渠道。三是大家的事大家办。积极组织开展以“把收获挂起来、把庭院靓起来、把歌舞跳起来”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活动,大力推进“三不三化”(不乱扔垃圾、不乱排污水、不乱堆杂物, 净化环境、绿化家园、美化村庄),教育引导农村党员群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严格把握“建农村像农村” 的原则,在绿化树种选择和布局上尽量用本地适生树种、草种;建筑中多用本土化的片石、土墙、竹篱笆、原木栅栏等农村常见材料,着重突出村庄原始风貌;民宅建设、风貌改造中不大兴土木、不大拆大建,突出乡村格调和情怀,让每一个走进邑口村的人都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更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目前良好的基础上再加压力,再高标准,再强措施,再接再厉,举全村之力,迅速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全力以赴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



友情链接 / Links

新闻热线:0746-6381474  Email:hnkjxynews@huse.edu.cn

版权所有:壹贰博官网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网站建设:壹贰博官网信息化办